佛教简介
释迦牟尼佛于2600年前在神圣的菩提树下取得证悟。自那时起,佛教就被多方解读,有人称它为宗教,有人说它是哲学,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一套信仰和修行体系。这些教义从印度散播开来,弘扬到亚洲各地,最终传到了世界各地。这导致了拥有独特信仰和修行方式的各大学派的诞生。尽管如此,所有佛教传统都同样强调一个重点,即每个人皆可以究竟解脱为目标,通过日常的持戒修行,来领悟存在的真谛。
这篇浅白易懂的佛教简介是由尊贵的詹杜固仁波切为那些有意探索佛教基本教义的人所开示的。它讲述佛教与其他主要信仰传统的关系,以及我们如何能够在无需参加冗长的禅修和枯燥的法教课程、以及投入长时间闭关或努力理解大量经典的情况下,当下就将佛法融入生活中。
重点是,仁波切在其开示中巧妙地带出了佛教的主要概念,包括因果业力、轮回、戒律行为、心识,以及如何禅修及如何将佛法应用于现代生活。仁波切以他的亲身经历作为例子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佛法。
无论您是佛法新人或是熟悉《菩提道次第》教诲的佛教徒,我们希望您都可以透过这篇教诲,找到能让您产生共鸣,或有助于您开阔佛教新视角的相关教诲。
这篇开示是詹杜固仁波切的作品、著作和开示的集合——尊贵的第廿五世詹杜固仁波切般若法藏的一部分。欲知详情或有意参与,请点击这里。
视频:佛教简介
文字稿
当我们说到“法”这个词时,并不一定指佛教的法,它可以是基督教的法,可以是印度教的法,可以是耆那教的法,也可以是伊斯兰教的法。它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法。法(Dharma)在梵语中字面意思是“正确的行为”。佛陀说梵语,所以我们使用梵语词汇。
基本上,所有的宗教修行,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个相似的目标。所有宗教修行都如此。过去所有的宗教导师和所有的宗教哲学家,那些开创了世界宗教,比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印度教的伟大人物们,都只有一个目的。他们只有一个动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创造一个更好的人类社会,一个更相容的人类社会,一个对彼此更宽容的人类社会。
如何达到宽容?如何取得和谐?如何获得友谊?或者如何让彼此和谐相处?大师们都曾以各种不同的方法教导了这一切。这些方法在表面上可能不同,但实际上,他们的目标是相同的。我们如何能更宽容待人,如何能更有耐心地对待他人和自己,如何能更富有慈悲心,如何能更加善良——这并不基于他人,不基于外部对象,不基于外部系统或外部情况。
如果我们的慈悲心、爱心、心识的成长,以及和谐、稳定、减少无知、减少愤怒、增加耐心、增加爱心——都是基于外在的对象,例如,如果我们的幸福感是建立在拥有一辆新车上,那么无论发生什么与新车有关的事情,我们都必然感到更快乐。因此,我们每得到一辆新车,都必然会更快乐,越来越快乐。
如果我们的幸福感是建立在情感关系上,那么我们每建立一段关系,或者说当我们在某一段情感关系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幸福。
如果我们的幸福感是建立在美貌上,那么世界上最美丽的人必然是最幸福的人,他们不会想自杀,不会想跳楼,也不会想得到其他东西,由于他们美丽,仅仅因为他们美丽,所以他们一定非常幸福。
如果我们的幸福感是建立在财富、金钱和这些物质上,那么我们拥有的钱越多,我们积累的财富越多,我们积累的财产和投资越多,我们就应该越幸福。我们每得到更多,就会越来越幸福;而我们的迷惑、愤怒、仇恨、贪婪和嫉妒就会越来越少,如果我们的幸福感是依赖于这些东西的话。
如果我们的幸福感是建立在地位和权力上的,那么我们的地位越高,我们就应该越少忧虑,遇到的问题就应该越少,我们就应该变得越幸福,我们就应该变得越乐天派。
但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地检查这些情况,如果我们非常仔细地检查,那些拥有这些我们所谓的“幸福泉源”或“增加幸福”或“幸福相关物”的人,他们拥有得越多,实际上却变得越不幸福。
因此,由于这种情况,幸福不能基于外在对象。它不能基于财富。它不能基于外在事物。若我们从逻辑上看,幸福不是外部的,它是内在的。人们常说“富有的人不幸福,贫穷的人(非常贫穷的人)是幸福的”。这的确是老生常谈,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似乎确实如此。
无论如何,世界上的宗教实践旨在创造彼此之间的和谐、稳定、爱、慈悲和更多的宽容。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宗教导师曾经发表过任何一句鼓吹破坏、偏见、仇恨、愤怒、欲望、嫉妒的话。没有任何一位宗教导师曾经教导过那些东西。
世界上的每一位宗教导师都教导如何去增加爱,教导和谐、平衡、慈悲。世界上每一位宗教导师都是如此。但是他们传授的方式,他们教导的方式,以及他们采取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
耶稣会说:“谦卑的人将继承神的国土。”这很好。这没有错。这不应该有错。我们也不应该寻找——一个错。佛教说:
“幸福来自于服务他人,对他人谦卑。‘随处与谁为伴时,视己较诸众卑劣,从心深处思利他,恒常尊他为最上。’”
这是摘自《修心八颂》中的一句佛教偈颂。这句话的意思和耶稣基督所说的是一样的。穆罕默德也教导了同样的道理,尽管不幸的是我不能引用他的神圣经文,因为我没有深入研究过,但我听说那基本上是一样的。
如果这些宗教导师本着增进和谐、爱、耐心和宽容的动机和愿望来进行教导,基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尊重所有宗教传统。即使是无神论者,他们在这个世界上也有自己的位置。如果一个无神论者说:“嘿,不伤害他人是人类的道德、人类的伦理,是正确的人类行为,而基于这一点,我不会伤害他人。” 这完全也没有错。如果一个佛教徒说:“哦,我会积累恶业,我未来将有一个不好的投生,所以我最好不要做坏事。” 基于这一点,他不做坏事。没有问题。如果一个基督徒、一个穆斯林和一个犹太人说:“哦,如果我做那个行为,我会受到上帝的惩罚。我将无法进入天堂。” 基于这一点,他们不做那种负面行为,那也没问题。
最终,这些人都会取得同一个结果。以这个例子来说,那就是减少愤怒,增加耐心,减少嫉妒,为他人的幸运而随喜,减少仇恨,增加慈悲心,减少不宽容;更多宽容,就能带来和谐。他们本着不同的基础,从不同的动机出发,但实际上却是完全相同的。那是完全一样。
无论如何,这个要点非常重要。所有的宗教实践都是本着提升人类的心灵。人的心识。所有宗教实践的目的都是改善人类的心灵。既然其目的和起始动机是改善人类心灵,我们就必须尊重它。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用这个例子:如果我们有六个杯子,一个是瓷的,一个是玻璃的,一个是金的,一个是银的,一个是锡的,一个是塑料的。我们可以在所有的杯子里装牛奶,我们也可以在所有的杯子里装水,而且我们都渴了。为什么我们要争论哪个杯子更好,我们应该用哪个杯子?为什么我们不能就只是拿起饮料来解渴呢?无论是哪一个杯子让我们解渴,那个杯子就已经被用到了。
那么,作为人类的我们,为什么要去争论哪种宗教传统,哪种宗教派别,是否应该信仰宗教,让这些成为问题所在,而不是只是去实践它呢?为什么我们不把它付诸实践?为什么我们不通过行动来表明我们正在实践呢?
因此,基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尊重所有宗教传统。我们不应该对任何宗教机构、宗教寺庙、宗教实践和宗教存有偏见。我们不应该。即使是不接受宗教的人,无神论者,我们也应该让他们自由选择,他们也应该让我们自由选择。我们应该让彼此自由选择,因为我们都在努力,我们如何努力并不重要。我们使用哪种传统也不重要。
基于这一点,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全心全意地尊重所有宗教传统,永远不说任何消极的、贬低的、不好的话。如果我们有一辆非常好的、优秀的车,坚固而且新的,它拥有所有的功能,但我们不知道如何驾驶它,我们把它撞坏了,我们不会责怪汽车。责怪汽车是荒谬的。
就像这样,如果你有一条非常好的宗教道路,但你没有好好遵循它,却以一种变态、扭曲、贬低宗教实践、贬低其他宗教修行者的方式行事——为什么你要说这个宗教不好,或者说这个宗教实践是……那是不行的。仅仅因为某个人或某个团体没有好好实践,并不意味着那个宗教不好。就像汽车一样。
每个宗教都有好的修行者。每个宗教都有坏的修行者。这是生命的事实。这里的重点不是改变世界。这里的重点不是改变所有这些以这种方式思考或以那种方式思考的人。这不是重点。这里的重点是努力改变自己。当我们改变了自己,当我们改善了自己,我们周围的每个情况都会得到改善。
如果我们喜欢耐心,如果我们喜欢爱,如果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展现友好的面孔,如果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怜悯和慈悲,并真诚地对待我们,那么无论我们属于什么宗教传统,我们难道不应该给予他们这些吗?我们不是动物。我们是人类。我们有非常强大的智商能力来改进自己。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我们变得越来越老,我们的心智素质和心智发展不也应该随着提高吗?
如果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变得更加嫉妒、更加贪婪、更加不耐烦、更加恨意满满、更加怨恨、复仇心变得更重,那就有问题了。如果我们的口袋变得越来越大,我们的投资变得越来越大,但我们的仇恨、不耐烦和希望伤害和憎恨善良的人的意愿增加了,那我们就走错了路。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没有人会欣赏那种类型的人。只要你有钱,你有财富,你有地位,人们就会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你身边。一旦花谢了,这些蜜蜂也会飞走。
同样地,当你拥有慈爱、真诚和爱心等优良品质时,人们会因此喜欢你,无论你是否拥有财富、地位、美貌或其他任何东西,人们也都会聚集在你身边。我们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是人类。我们需要关怀,我们需要爱。我们需要被触动,我们需要感受到被需要和被关心。如果我们喜欢这些,那么其他人肯定也会喜欢。我们应该给予其他人这些。
如果我们不给予其他人这些,从我们的家人开始,延伸到我们的亲戚,再延伸到我们的朋友,再延伸到我们的邻居,再延伸,不断延伸,一直延伸到我们的村庄,到我们的城市,到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乃至整个世界——我们怎么能指望得到回报呢?无论你是无神论者,还是佛教徒,还是基督徒,还是穆斯林,或者是犹太人等等。你如何能指望得到同样的回报?这是不合逻辑的。如果我们不去给予,我们如何能指望其他人应该给予我们什么?我们如何能指望得到呢?
如果你把生活建立在人际关系、娱乐、聚会、游戏、俱乐部、朋友、饮酒、外出和男女等各种事物上——如果你以此为基础,如果你以这些事物为基础,一旦其中的一样东西崩溃了,一旦其中的一样东西不起作用了,你的世界就会崩溃。它会崩溃。
我们想要培养的是幸福。那些拥有美好关系的人,即使是天作之合,最终总会变质。通常都是如此。这就是事物的本质。年轻美丽的人会变衰变老。有财富的人会失去他们的财富。没有财富的人会获得他们的财富。没有什么是稳定的。一切都在变化。它并非永恒不变,因为一切都是基于无常的。如果我们想要这些品质,我们必须把这些东西给予他人。
我们如何开始呢?我们从这样的基础开始,即我们想要它,我们需要它,我们必须拥有它。如果没有,我们就无法生存。正因为我们必须拥有它,因此我们必须给予它。如果你不播种种子,你怎么能指望长出什么呢?如果你不播种种子,你怎么能坐在那里说:“蔬菜在哪里?蔬菜在哪里?”因此,如果你不给予慈悲,你怎么能指望得到慈悲?如果你不给予爱,你怎么能指望得到爱?如果你不展现笑脸,你怎么能指望得到笑脸?如果你吼叫、伤害别人,你对人没有耐心,你怎么能指望别人对你付出这些呢?你怎么能?最终,所有这一切将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人们只能忍受那么多。人们只能忍受那么多。最终我们会失败。
作为一个佛教徒,当我们展现愤怒时,我们会投生为动物。当我们展现愤怒时,我们来世将投生为一个长有一张黑脸,拥有令人不舒服的外貌和具非常难闻气味的众生。这是佛陀所说的。
如果我们表现出耐心,我们将会投生在一个非常白皙、高大、笔挺、魅力四射、散发着光芒、闻起来香气扑鼻且具有吸引力的身体。不是一种欲望的吸引力,不是一种不好的吸引力,而是一种让人感到愉悦的吸引力。
此外,当我们愤怒时,它会破坏我们的心灵平静。我说的是真正的愤怒。如果我们愤怒了,它会破坏我们的心灵平静,破坏我们的心灵幸福。它会破坏我们的家庭和谐。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四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六天、七天、八天、九天、十天,最后有些事情总会爆发和破裂,而我们就输了。
因此,作为一个宗教修行者,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说愤怒是负面的,因为我们可以冥想其负面的品质及其对我们周围和身边人的影响。当我们看到有人因小事而变得愤怒、尖叫时,我们不会想接近那个人。即使我们对他们有爱,我们的爱也会变得越来越少。它开始减少。
从业力的层面上来看,我们将会投生为一个非常不具有吸引力的人,我们将会投生在其中一个地狱。如果我们有愤怒的话,我们将投生在其中一个地狱。同样地,如果我们和某人有关系……好,那是佛教的观点。从基督教的观点来看,如果我们生气了,耶稣基督会说什么呢?谦和的人会继承上帝的国土。这显然告诉你,那些不谦和的人将会沿着相反的方向前进。忘掉继承吧,我不认为他们甚至能到上帝的门口。
无论如何,在每个宗教中,它都教导你这一点。每个宗教都是如此。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我们变老,我们的口袋里应该有更多的耐心,更少的愤怒,更多的爱,更少的仇恨,更多的宽恕,更多的包容。我们应该拥有这些。这些应该在我们的口袋里。这些应该在我们的生命成就清单上。这些应该在我们的成就清单上。
富有的人很多,总会有人比我们更富有。美丽的人也是如此,总会有人比我们更美丽。然而,有慈悲心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而这些却是让我们趋之若鹜的人。这些是我们喜欢的人。这些是以身作则和带给我们启发的人。
无论你是无神论者,还是佛教徒,还是基督徒,或者无论你信仰什么,我不知道你们所有人的信仰是什么,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不是来传教的。我是一个佛教僧人。我是一个所谓的宗教修行者。所以我只能谈论宗教。但总的来说,那就是宗教实践。宗教实践有着美丽、奇妙、有效和强大的方法来铲除不幸的根源,那即是仇恨、欲望、无知、嫉妒、不耐烦、不宽容。宗教实践的目的就是为此而存在的。
宗教实践不是为了我们去寺庙烧香,祈求长寿、健康、财富、美好的感情,漂亮的汽车和钻石戒指。那不是宗教实践的目的。为什么那些不是宗教实践的目的呢?因为我们可以用非宗教的方式做到这些。我们可以做生意,我们可以开店,我们可以工作,我们可以嫁给一个富有的丈夫,我们可以嫁给一个富有的妻子。我们有许多方法来实现这些事情,所以肯定不需要整天去寺庙向观音菩萨祈求“钻石戒指、钻石戒指、钱、钱、钱”。我们不需要祈求。没有理由。如果我们因为这些原因去寺庙,那我们去寺庙的目的就是完全错误的。那是完全相反的。我们所求的是更多的痛苦、更多的不幸、更多的贪婪等一切。那不是我们去寺庙的目的。
由于我是一名佛教僧人,虽然我没那么幸运得以研究在这个星球上存在的每一个圣洁而美妙的宗教,但我对佛教信仰还是略有涉猎的。
佛教信仰把它的行为、结果、业力、行为建基于一件事。那是什么?它不相信外在的上帝。它不相信有一个外在的神明来控制你,告诉你要做什么。但它也不否认。它既不说有上帝,也不说没有上帝。它不关心这个问题。它对此不发表任何观点。有些人说它是无神宗教。很好。有些人说它不是无神宗教。你去寺庙,那里有很多不同的本尊。人们想给它贴上什么标签并不重要。
佛教把一切都建立在因果报应上。因果报应是基于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因果报应是梵欲“行为”的翻译。有三种类型的因果报应:负面、正面和中性。因果报应是生命的基础。它是存在的基础。它是我们所经历一切的基础。因和果。
如果我们杀了人,由于那个负面的行为,我们肯定会预料到我们的生命会变得非常短暂,健康问题丛生,即使不发生在这一世,也会在来世发生。毫无疑问!没有任何行为是白白浪费的。没有任何行为会不带来后果。所有的行为都会产生一个结果,无论那是微妙的还是明显的。所有的行为都会产生一个结果。
因此,因果就是行为。所有的负面行为都是指通过身体、言语和心智伤害他人。如果我们说一些负面的话来伤害别人,就会产生负面言语的行为。因此,我们将会遭受其结果。在未来,我们将会听到同样的话语回到我们耳中,无论是来自我们所说的那个人还是其他人,因为那个业已经种下了。
如果我们表现出黑脸,伤害了其他人,我们肯定会得到同样的回报。这是毫无疑问的,毫无疑问!没有任何一个行为不产生结果。那必然会有后果。必定会有结果。同样地,如果我们表现出慈悲,未来人们也会对我们表现出慈悲。我们会得到慈悲对待。
我们这一切完全基于轮回理论。轮回是佛教信仰的基础,而轮回理论不是一种盲目的理论,它不是一种空洞的理论。它也不是你的母亲说它是那样,你就必须相信的理论。它是完全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在2500年前由佛陀所解释,而1000年前再由伟大的印度智者法称大师重新解释。
它说些什么呢?所有的事物都在一个连续体上运作。这一点大家都要非常注意听。如果你仔细聆听,并对此作冥想和思考,你将会对轮回非常清楚。一切都在一个连续体上运作,在一个连续的基础上。没有什么是从无中来,也没有什么是到无中去的。所有的事物都来自某处,所有的事物都必须最终止于某处。即使这个杯子,也许它是由瓷制成的,但之前它也许是沙子或泥土,或者由任何其他材料制成的,它经历了加热,经由胶水把它粘合在一起;再之前它是泥土,再之前它是岩石,再之前它是沉淀物或其他什么。它有一个连续的基础。它首先变成了岩石,然后变成了沙子,然后变成了粉末,然后我们拿起它,过滤它,将它制成了这个杯子,在未来它会一次又一次地解体。就像这样,存在着一个连续体。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物品,每一个现象(我们在藏语中称之为“ཆོས་ཐམས་ཅད་”),所有的现象都有一个起源。它有一个起源。
就像这样,我们的身体也有起源。我现在26岁,为了变成26岁,显然我之前必须是25岁、24岁、23岁、22岁、21岁、19岁、15岁、12岁、9岁、8岁、7岁、1岁。它必须是这样的。我一直这样继续下去。我不可能在27岁的时候突然从天而降。我不可能在15岁的时候突然从天而降。就像这样,我的身体会继续前进,50岁、60岁、70岁,直到我离开这个世界。即使当我去世时,我的身体也会继续。它会有一个连续体。它将腐烂并分解成土壤。它将溶解回到大地。它会以另一种形式再生。
因此,所有这些都是连续体。就像你的身体在母亲的子宫里怀孕9个月的时候,往回追溯,胎儿越来越小,直到受精的时刻。在受精时,它基本上是一个单细胞生物,或两个细胞。父亲的白细胞和母亲的红细胞结合在一起。如果我们追溯到受精的那一刻,即使在受精的那一刻,也是一个连续体。那两个细胞来自你的父母。这些细胞来自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父母……它追溯到了过去,并不断地延伸回去。如果我们去思考它,就会发现它是没有尽头的。
它是无尽,或无数的,或者是数不清的,因为数量是如此之多。天空中的星星是可数的,但数量如此之多,超出了我们的理解,我们说它是无数的。就像这样,你的身体不是突然从空气中出现的。从生理上讲,你的身体确实来自你的父母,这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在生理上与他们或他们的父母相似,或绝对是他们的父母。甚至他们可能患有的遗传病也会传给我们。这显然来自于你的父母。这个身体是你父母的延续。
说到你的心识,你的心识是一个连续体。现在是8点钟。为了让我们在8点钟存在,我们的心识必须在7点59分、7点58分、7点57分等时刻思考和运作。在7点钟、6点钟、5点钟也一样。同样地,昨天、前天、这个月、上个月等亦如此。它必须以连续的方式存在。
我目前是26岁,我之前必须是25岁、24岁、23岁。我的心识在思考,它在增长,它在成熟,它在成长。在出生时,我有一个心识。如果我是在9点钟出生的,那么我的心识必须在8点59分就存在,它才能在9点钟存在。你明白吗?这是合乎逻辑的,不是吗?为了使我的心识在9点存在,它必须在8点59分存在。它不可能突然从空气中出现。
同样地,当我在母亲的子宫里度过9个月的时候,它必然已经存在。显然在受精时,当白细胞和红细胞结合,卵子和精子结合时,身体不是在那个时候突然出现的。那之前的瞬间是那些细胞,而更之前的瞬间是在我父母的体内。然而,在9点钟,在怀上我的时候,如果那两个细胞结合了,身体是一个连续体,它在持续增长,变成两个细胞、三个细胞、四个细胞等等。但是心识呢?如果我是在上午9点当那两个细胞结合时被怀上的,那么在8点59分、8点58分、8点57分时,我在哪里呢?想一想。它必须有一个前一时刻。你明白吗?它必须有一个前一时刻。这是合乎逻辑的,不是吗?这就是佛陀所陈述的。
就像这样,如果我是在上午9点被怀上的,那么8点59分时,我在哪里?8点58分的时候,我在哪里?8点钟时,我在哪里?7点钟时,我在哪里?6点钟呢?前一天呢?根据逻辑、科学、研究,心识怎么可能突然出现在那个时刻呢?它必须来自某个地方。
如果你反驳或辩解说,“嗯,它来自你的父母。” 那好,我会反驳说,“那么你的心识必须与你的父母完全相似。” 如果你的父母是天才,你必须也是天才。如果你的父母喜欢钢琴,你就必须喜欢钢琴。如果你的父母讨厌运动,你就必须讨厌运动,因为显然你是他们有机体、他们的细胞、他们的思想的再生。你必须是一个复制品。
显然,我们的孩子与我们并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无论是形状、形式或心理。有些人是罪犯,但他们的孩子可能成为圣人。任何相似之处都是因为条件。例如,如果你喜欢维生素A,你的孩子长大后也可能会喜欢维生素A,但这不是因为他们来自于你,这是不合逻辑的。这是因为你对他们进行了条件训练,告诉他们:“A是好的,A是好的,A是好的”。那是条件训练。
在8点59分时,你的心识在哪里?显然它有一个前一时刻。它存在于一个前一时刻。那就是你的前世。你曾经存在过。如果你再次反驳我,说:“哦,但我记不起来了。” 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我记不起昨天吃了什么午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没有吃午餐。我显然吃过午餐,因为我还活着,我很健康,我没有挨饿,我没有因为不吃饭而虚弱到爬在地上。这是显而易见的。前世是存在的,那是一个之前的存在。
即使是在我们还是幼童,比如四五岁时发生过的事情,我们也无法详细回忆起来。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生或不存在。它绝对存在过。仅仅因为我们记不起来,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但如果我们集中注意力,清晰地思考,有时我们会回忆起来,有时我们会回溯,或去做催眠疗法,又或者只是专注一些,我们就能回忆起来。
如果我们处于紧张的情境中,有人要求我们回忆起昨天发生了什么,我们可能就无法回忆起来。我们关上门,打开空调,放松一下,喝一杯冰凉美味的饮料,然后如果我们仔细想想,通常会想起来。或者当我们放松时,它就会突然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由此可见,仅仅因为记不起来,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
这个心识是如何回来的呢?佛陀清楚地说,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心识。有粗心识,微心识,还有非常非常微细的心识。
粗心识在我们日常活动、正常活动中是活跃的。它与思考、看、听、品尝、触摸、嗅觉——即感官——有关。
然后你有微心识,那是第二类。当你的粗心识停止运作时——在梦中,细心识还存在。当你的粗心识不活跃时,当你不使用眼睛、听觉、鼻子、触摸、味觉,而是在睡觉时,你在梦中依然可以品尝、触摸、感受所有的情感,看到所有的事物,触摸和所有的有形之物。你在梦中都能做到。这证明了微心识在起作用。你可以看到,但那是通过你的眼睛吗?你可以听到,是通过你的耳朵吗?你可以感觉、品尝、触摸、移动,但那不是通过你的粗心识,而是通过你的微心识。它在梦中,在禅修时活跃,伟大的冥想者可以善用它。
然后你有一个非常非常非常细微的心识。最细微的心识。它在梦境结束后,在死亡时活跃。在死亡时和在梦境结束时(就在早晨醒来之前的瞬间),那时没有梦,你的心识非常清晰、非常平静。恶梦结束了,或美梦结束了,你醒过来,感到清新且没有忧虑。这就是那个心识存在的证据,因为那个心识的本质是清晰、静止、不变的。那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佛性。
这个心识被微心识和粗心识,以及粗心识感知到的所有事物 – 嗔怒、无明、厌恶、爱、所有这些是非、黑白之分所压抑。它被这些东西弄得复杂化了,这个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极细微的心识暂时被遮蔽了。当你证悟时,浮现的就是这个心识,发展的就是这个心识。那就是让你成佛的心识。那就是成佛的心识。那个极其细微的心识。
在你的一生中,如果你通过冥想、灵修、辅助修行以及心灵的成长,培养了这个心识,那么在死亡时,你可以选择你想去的地方。你可以选择在哪里投生,你可以选择在什么样的环境、时间、父母,你绝对可以培养出这种力量。一旦你拥有了这种力量,你就再也不会不受控制地,一次又一次地重返这个世界,经历苦难,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处境。你可以打破这一切。
如何消灭那个心识,那个外在的实体心,或如何消灭那个负面的心识?通过修行,通过冥想,通过去了解那个心识,通过去熟悉负面情绪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积极情绪的好处。熟悉、冥想,以及诸如阅读佛法书籍、顶礼、供养等辅助修行。我们想要做的是将自己从习惯和条件(我们想做的事情)中抽离出来,再重新让它去习惯于一个更好、更积极的道路。
你投生的地点、方式、时间和处境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它取决于一个外在的、实体的神明或上帝,那么每个人就必然会出生在同样的环境,拥有同样的机会和对未来具有同样的目标。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出生在非常富有或非常贫穷的家庭,没有人应该是残疾的,没有人应该是盲人,没有人应该是哑巴,没有人应该是愚蠢的,没有人应该是贫穷或富有,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如果这是由一个外在的神明来控制的话。
如果是由业力来控制的话,显然人们积累了不同的业力,这将使你陷入不同的境地。如果你付出了很多,那么在未来的生命中,由于你的付出和其效应,你肯定将得到很多。它必然会有一个结果。因此,你出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以及你投生的情况,逻辑上来说,必须是基于一个人的业力。因此,作为业力的结果,人们处于不同的情况,拥有不同的习惯。快乐、不快乐、愉快、不愉快,这都是你自己的业力所造成的。
因此,当我们遇到负面的事情时,当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时,当美好变得苦涩时,当关系破裂时,当钱财丧失时,当业务诉求不通过时,当我们的皮肤开始老化时,当我们的头发开始变白时,或当我们发生争吵,或有人中伤我们,有人伤害我们,有人对我们造成破坏时……实际上,作为一个真正了解因果法则的人,你会停止责怪他人。你必须停止责怪他人。你将会停止责怪他人,因为通过逻辑,你意识到这种情况是由你自己造成的。
当你在冥想中觉悟到“这种情况是我自己造成的”——我所说的就是让你去思考的事情——这就是冥想的意义所在。去思考它,分析它。当你达到那个阶段或那个边界时,你就开始取得进步。
然后,下一步就是去接受这种觉悟。接受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无论你在这一生中做了什么——都是你个人恶业成熟的结果。既然这是个人恶业成熟的结果,当面对这些暂时的外境之果(增上果)时,我们如何能责备其他人呢?
如果我们注定要投生为一个诸多病痛的人,那我们就会生于一个瘟疫流行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能说,“哦,是那个人引起了瘟疫”。是我们原先的业力使我们陷入了那种情况,出生在那种情况下。如果在前世我们常犯偷窃,而下一世我们却投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尔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们会失去我们的财富时,我们不能说,“哦,我的兄弟挥霍了那些财富。哦,我的父母喝光了那些财富。他们任意挥霍。他们没有给我任何东西。我没有得到遗产”。不是的!失去财富只是你暂时的处境。最究竟的情况是,在你的其中一个前世里,你已经积累了导致这种事情发生的业。
你必须根据逻辑而不是迷信,来对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负责。你必须对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负责,并因此走上疗愈之路。怎么做?不再责怪别人。不再对别人大声喊叫。不再与别人争吵。不再对别人表现出不耐烦。不再指责,不再伤害任何人。因为,在究竟的层次上,是我们自己造就了那种情境。如果我们再一次这么做,我们就再次创造了那种情境,这是一个严重的恶性循环。
我们通过再一次那么做而再度创造了那种情境,因为我们感到沮丧,因为我们输了,因为我们陷入了一个不愉快的境地。由于我们处于一个不愉快的境地,所以我们心情不好,为了表达我们的坏心情,我们对其他人做出不好的行为,制造了更多的恶业,因此召来更多负面和不好的情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轮回(娑婆)”,在梵语中,意思是恶性循环之轮。轮回并不是某个外部星球或另一种存在。轮回是这里。轮回就在这里。这个将我们捆缚住,我们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我们责怪别人,我们说是别人,但起源却是我们自己。在因果关系、业力的基础上,这是不合逻辑的。
如果我们有任何一点理智,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聪明的,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富有逻辑的;如果我们清晰地思考,我们进行冥想,我们清楚地思考,这是一个非常强大和有效的方法,能让你摆脱你的负面品质,增加你的积极品质。你要对自己负责。你要停止责备自己。你要停止哭泣。你要停止向别人发泄愤怒。你要停止责怪别人。你要停止大声喊叫,停止指责和与他人争斗。因为你这样做,只不过是在否认事实,从而造下了让自己在将来遭受更多苦难的情境。与此同时,你并没有面对现实,你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也就是说,你最终造了业,让自己去面对更多苦难。造更多业只会让你进一步加剧自己的苦难。
的确,我们会遇到狡猾的人。的确,我们会遇到欺骗我们的人。的确,我们会遇到讨厌的人。但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不快,我向你保证,你遇到的一切都会改变。你所遇到的一切都会改变。这就像戴着墨镜时,你看到的一切都是黑暗的。一旦你摘掉了那副眼镜,一切都没事了。那就是无明。那是根深蒂固的无明。
你懂得如何做生意赚大钱,那没什么了不起。那并不令人钦佩。如果某些人觉得这很了不起,那么他们就是被捆缚在娑婆轮回中了。他们被困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无论你有多少钱,无论你有多富有,无你有多强大,无论你有多少朋友,无论你有多美丽,你总有一天都必须放下它。
在50年内,也许60年内,这个房间里的每个人都会死去。我们这个房间里的每个人在60年内都会死去,无论你是谁,你是什么,你在生活中拥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头衔,在60年内,我们这个房间里的所有人都会死去。思考一下。去禅修和冥想它。
如果你知道你明天或下周就要死了,你还会去做你目前正在做的一大半的事情吗?你还会与人争吵吗?你还会欺骗人吗(如果你正在这样做)?你还会和人争论吗?你会伤害你所爱的人吗?
[语音缺失]
尽管它就在我们旁边。然后它将融入我们的微心识中。那微心识又将融入极细微心识中。在即将融入那极细微心识的瞬间,我们会看到一道非常明亮的光芒,一道非常清晰的光芒。不是通过我们的眼睛,而是通过那个心识。一道非常明亮的光芒。
如果我们一辈子都是非常优秀的修行者,如果我们一直都是一个修行人、一个冥想者,甚至是一个持戒不伤害他人的普通在家居士,那么这道光芒将会给我们很大的安慰,我们会利用那道光芒。通过那道光芒,我们会意识到那才是心识的真正本质,我们会利用那种情况,得到一个良好的转世。
如果我们一直都是邪恶的,如果我们常中伤他人,如果我们的一生中都在伤害他人而没有任何悔意、羞愧,那道光芒对我们来说将会是非常可怕的。我们会发现那时我们是孤独的。
你的微心识将第一次意识到你已经死了。你的手表、你的车、你的家人、你爱的人、不爱的人、你的敌人、你的地位、你的公司、你的名字都不复存在。你连头上的一根头发都不能带走。即便你最好的朋友是首相,他也不能再帮助你了。即便你最好的朋友是英国国王,他一样也帮不了你了。在那时,你会离开你的身体,而唯一能够帮助你的就是你一生中积累的业力。
当你在10点离开你的身体的时候,你已经死了,你已经离开了你的身体。在10点01分,你将进入49天的“中阴状态”,直到你的下一次投生。在那段时间里,你将停留多久,逗留在什么地点和方式将取决于你的业力。
在最多49天的时间里,你将在这一世和下一世之间游荡,用一种极细微心识,就如同风一样。当你说“加利福尼亚”时,你就到那里了。当你一想到“月球”时,你就到那里了。这是一种极其细微的心识。它可以像风一样穿梭飘游,以很快的速度。在49天结束时(最长),有些人是7天,有些人是8天,有些人是12天,这取决于业力。那时你唯一能带走的,不是你在银行里的数百万美元,不是你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孩子,你的汽车。这一切你一点都带不走。你唯一能带走的就只有业习气。
因此,如果你在这一生中造下极重的恶业,在身语意上做了非常恶劣的事情,可以确定的是你必然会有一个不好的投生。你可以确定这一点。你可以确信自己将会有一个不好的投生。
你种下的若是苹果种子,它就不可能会长成一棵橘子树。你种苹果,得到的就是苹果。你造恶业,就会得恶果。造善业,就会得善果。可以确定的是你必然会有一个新投生。如果你做了好事并且改善自己,你可以将之带走。无论你这一世如何改善你的身体、你的财富、你的地位和权力,你都只能把它们留在身后。然而,心识提升了多少却不会被留在身后。你将把它带走。
如果培养慈悲心可分成十个阶段,你达到了第二、第三个阶段,你会变得更善良,更友善,更有耐心,更有同理心和爱心;如果你接近第三个阶段,当你死去时,在你的下一个生命中,由于你从中造下的业,你肯定会获得一个新的投生,在那里你可以继续达到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和第九个阶段。你可以继续前进。
因此,如果你将你的心识提升到有十个人走向你,你只对其中的六个生气的程度,如果你只对六个人生气,就意味着你已经将你的心识提升到了这个程度。“哦,十个人走向我,我只对六个人生气,而另外的四个人,我不再生气了。之前,我会对所有的十个人都生气。”在下一世,你将带着同样的耐心进入下一世。你只会对六个人生气,对四个人保持耐心。
然后在下一世,你再次练习和改善,它变成五个、四个、三个、两个、一个,一直到证悟。你可以将这一切带走。为什么这是最大的财富呢?因为在提升心识的基础上,你的行为会将之反映出来。由于你的行为反映了那个正面的心态,正面的印记和行为,你就能从中积累善业,其结果就是善的果报。
所以实际上,如果我们积攒了很多钱并存放在银行里,我们认为这是变得富有的方法。但十分遗憾,因为(若真如此),那么每个存钱的人都应该变得很富有才对。每个人都一样。他们不会失去这笔钱,也不会把它赌掉,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他们会非常富有,但显然并非如此。有些人从不存钱,突然之间就有了很多钱。在轮回中,事情并无法如此确定。
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业力,而业力的创造者,就是你自己。是你。你造的业导致这一切的发生。不要认为,“哦,如果我以这种方式工作,如果我以这种方式接受教育,就会得到那样的结果”。那不是必然的。你不知道你为自己积累了什么样的业。如何应对这些业力?你可以操纵它,可以净化它,也可以积累新的业。
你可以通过修行来净化所积累的恶业。因此,你就不必承受相应的后果。然后通过修行,你可以积累更多善业以获得善果。
因此,你在这一世的心识提升,你可以将之带走。你的银行账户,你却带不走,地位和权力也带不走。它们都会消失。它们都会被挥霍、分配、争夺、继承。它们将会落入别人的口袋。你所穿的每一件东西,你所拥有的每一件事物都会给了别人。一切。你将带不走任何一样东西。
那么我们怎能执着于那些只能保留几分钟、几年,像一道闪电般的东西,并为之争斗呢?我们怎么能为此执着呢?如果我对你说,你可以拥有这个,你也可以拥有那个。这个你可以保留五年,那个你可以保留一百年。你会为这一个而战斗吗?显然不会。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就不比那些不具有辨别能力的动物更好。
慈悲、爱心、耐心、宽容和宽恕的培养是你可以带走的。是你死后可以带走的。当你的微心识离开时,这些品质会跟随着你的微心识一起走,因为那些是由心识培养出来的品质。显然,它们可以被心识带走。由身体培养出来的品质无法被身体带走,因此必须留下来,这是非常合乎逻辑的。
我们单纯的执着、习惯和错误的思维导致我们抓住了错误的东西,而放弃了正确的东西。这是习惯造成的。这种习惯可以被重新调整,它可以重新被评估、调整、重新思考和重做。第一是通过知识,第二是通过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希望可以做到,第三是通过熟悉这些内容,而第四,则是实际去应用它。
即使我们有很多钱,若我们善于嫉妒,我们永远不会幸福。即使我们有很多地位和权力,若我们爱生气,我们也永远不会幸福。永远不会。然而,假设我们没有太多的钱和权力,但我们并不善妒,而是宽恕、信任,对别人有耐心的,我们将拥有太多幸福。那些尚未被开启的幸福。而且不仅仅是这一生的幸福,你将会造下未来一次又一次不断能获得这种环境的善业。
修行并不是陈设一个佛龛,供奉一尊观音像。修行不是修建寺庙。修行不仅仅是读一本佛经,或者给师父一个红包。那不是修行。修行不是在寺庙里插上一根香,希望能获得长寿、健康、美丽、幸福和富裕。那不是修行。那是错误的,十分错误的修行。
任何形式的修行都是去改善一个人的态度,改善一个人的心灵。一个修行人必须以变得更富有同情心、更善良、更友善、更加宽恕、更有耐心为特征。这是一个修行人的特点。我们必须接受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接受所发生的事情,都是我们行为的后果。不再责怪他人,走出我们的壳,走出我们的困境。这才是修行。
第一,以逻辑为基础的情况下去接受。第二,放下执着。放下那些并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我不是要求你剃光头,穿上这些,跟我一起逃到寺庙去。那并不实际。但你可以剃去无明、嗔怒、欲望、不耐烦和愤怒,逃离这些束缚。
我们应该从今天就开始这些修行,而不是等到明天、后天,不是等你有更多时间,不是等你加薪、等你退休,不是等到你有更多空闲时间。那一天永远不会来。那只是单纯、懒惰的拖延。我们应该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今天起改变。
成为一个无神论者,成为一个好基督教徒,成为一个好穆斯林,成为一个好佛教徒。从那一天起,无论你想什么,都要努力改善。而真正困难的是,真正的挑战在于控制这个心识。那是真正的挑战,而不是赚更多的钱。你明年可以再赚三十亿美元,那不是挑战。真正的挑战在于,在死亡降临之前,你能否在自己的心识中取得重大的改变。六十年。有些人少得多,远远少于这个数字。我们都将消失。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想要作为一个伤害、仇恨、欺骗、不耐烦、困扰、伤害他人的人而被惦记吗?我们想要以这种方式被人惦记吗?还是要人们记得我们是一个努力变得更有慈悲心、更善良、更有爱心的人?我们想要人们如何记起我们?如何?那仅仅是从普世的角度来看。
从因果报应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做了那些行为,我们必然、肯定会得到相应的结果。这是肯定的。如果你愿意承担后果,那么你就去做。如果你不想承担后果,你就改变你的道路,改变你的方法。如果你能承受后果,那就好。这取决于你。这是你的命运,是你的愿望。没有上帝、佛陀、神灵、古鲁、老师或导师可以说,“如此、这般、这样、那样……”。那是你的选择,但要为后果做好准备,无论是好是坏。
在佛教中,第一步是认识到情况就是这样,因果就是这样,在因果的基础上,我们会重新投生并在这个轮回的恶性循环中再次受苦。这是基础。第一步是平静那只像野象一样狂躁的心。让它平静下来。让心专注。把心聚焦。首先要这样。在你能教会大象在马戏团做表演之前(请原谅我),你必须驯服它。我们的心就是这样。我们可以教它变得有慈悲心。我们可以教它变得更有耐心、更有爱心、更善良、更慷慨。
我们可以教它。这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是人类,我们有巨大的潜力。我们的心只使用了7%,其他的93%,在科学上还没有被挖掘。我们有着巨大的潜力。我们肯定可以发展它。无论你是50岁、60岁、10岁、15岁、20岁,你都可以发展你的心。你可以。你肯定可以。
现在,你应该以更高的视野看待事物。这不仅仅是50、60或70年的时间。这是生生世世。所以这一生只是在这个轮回中的一个短暂时段。
当我们这样看待它时,我们不会想:“哦,我这么老了,我不能再做了。”不,你必须重新投生。你总得要做。”哦,我太习惯了,我不能!”没关系。
例如,我是个脾气很暴躁的人,我是个很容易发怒的人,我有很多愤怒。那是我的错。我不仇恨。我从不把我的愤怒直接用来伤害或仇恨别人,但有时我就是会爆发,我不得不说些话,我就是会做些事情。之后我会后悔。甚至之后我会感到有点羞愧。我会想:“哎呦,昨天我闹得太大了。我看起来不是很蠢吗?”然后当我走进房间,我会想:“有人留意到了吗?”但感谢上天,我周围的人永远不会受到伤害。我可以这样说我自己。
这不是吹嘘,但我知道这一点。但我确实会暴躁和发怒。现在我正尝试做的是,如果我一天发十次脾气,我会试着减少到九次。如果我看到某件事情,我会这样做然后走开。我会试着减少到九次。之后,一次,两次,三次,我成功地减少到了九次。
你知道吗,我来这之前得到了过去的一个学生的赞扬。他说(不是直接对我说的,他不敢,因为我会生气),实际上我的一个学生说,当我在责骂另一个学生时(我有超过24个学生),他们说(资深的学生对较资浅一点的学生说),“嘿,当仁波切对你大声吼叫时,不要感到那么沮丧,自去年、前年开始,仁波切改善了很多。他不再那么常吼叫了,他不那么容易发火了。即便他发火,也很快就过去了。”
当我听到那个学生告诉另一个学生时,我想……一方面我在想“嗯……”,但另一方面我却想,不,这是一个推动我继续前进的动力。为什么?因为我意识到愤怒会导致分歧,愤怒会导致不和谐,导致不快乐。它会引发更多的愤怒,最终那些人会离你而去。
有人因为我的愤怒离开了我。我经历过。他们说:“仁波切,我们爱你,我们关心你,我们喜欢你,但和你生活在一起很难,所以请原谅我们,我可以离开吗?”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我告诉你这一切是想告诉你,我们所有人都在同一条船上。我们都有提升的空间。你可能认为我是个很棒的师父,但是惊讶吧,我就和你一样,只是一个努力在改进的普通人。
无论如何,我已经意识到,我从每天发十次脾气,现在已经变成了大约七次,我保证。这花了我很多很多年,六七年,但现在变成了七次。至少它变成了七次,而不是十二次对吧?至少它变成了七次。现在我要把它作为我的新年决心,使它变成五次。然后在1998年,使它变成四次、三次、两次、一次……到我四五十岁的时候,你可以拿着斧头、刀子坐在我面前打我,扔西红柿,把我推倒,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有问题了。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
人们不会再烦你,人们会爱你,你会减少恶业,紧张情绪会减少,不快乐的事情会减少,人们开始被你吸引。你想要的一切,人们都会来找你。而你必须意识到,人们不能成为你的标准。人们不能成为你想要的。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人完全一样。
所以人们不能达到我们的期望,这就是我意识到的。如果你对他们大吼大叫,你实际上只会制造更多的不和谐,他们会更害怕,犯更多的错误。这就是我通过经验意识到的。所以现在我每天发脾气已经变成了七次。正如我所说的,我的新年决心是将其减少到五次。这就是佛法修行。我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佛法修行者吗?这就是佛法修行,不是香火,不是寺庙,不是观音像,也不是去找一个师父请他为你占卜,为你祈福。那不是佛法。
真正的佛法是改进,我们能做到。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能做到吗?因为我们是聪明的。因为我们有爱我们、支持我们并且可以帮助我们的人。因为我们聪明地知道我们想要改进。我想要,因为我想要更多的快乐。我希望我的来世能够幸福。我希望我在来世能拥有十辆奔驰汽车。为了让我的来世过得十分幸福,我必须现在就创造这种情况。所以第一步,你必须控制像大象一样的心。
改进的第一步,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控制大象般的心。第一步是控制心,并将其专注在我们正在谈论的这些内容上。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通过冥想。这种冥想被无神论者、佛教徒、非佛教徒接受,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这与成为佛教修行者无关,却与极富逻辑的控制心的过程有关。
你如何控制心?首先,你要进行七支坐法。如果你不能采取七支静坐姿势,那么你就坐在一个舒适的椅子上,或者采取一个舒适的姿势,然后运用你的心。
首先,如果可以的话,你的腿应该处于全跏趺坐位(如果可能的话)。如果腿不能做到全跏趺坐,也可以做半跏趺坐。如果仍然不行,你可以采取……。无论如何,即使在椅子上,冥想的目的并不是折磨你。它不是修苦行。它不是让你变得麻木而无法动弹。
冥想的目的是改变心识。“冥想”这个词是一个大词,我们会感到害怕,你知道,“冥想,你知道,没有头发,寺庙,烧香,在头上烧香疤,” 不,那不是冥想。冥想意味着去熟悉,熟悉积极面,减少负面。我们采取七支坐姿。让我们假设你采取了全跏趺坐。好吗?
然后你的背应该挺直。你的背应该完全挺直,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像我一样,因为我的屁股很大,所以会往下拉。现在,你可以放一个枕头或其他东西,把你的脊椎往上提,确保完全挺直。你可以把手放在地上,像这样,或者你可以把它这样放着。大多数人把手这样放,右手放在左手内。右手放在左手上。这些手指应该是相互接触的,不是像这样,也不是像这样,更不是像这样,而是直接接触,因为我们体内有一种气能量。这种风息能量会通过这些脉道流动,所以当你将它集中时,能量就可以形成一个循环,而不是到这里和那里都阻塞。不仅无法取得证悟,你反而会得到背痛。
所以,就像那样,你获得了气能量,然后你就坐下。你把右手放在这个位置。保持身体挺直,然后你的头应该是挺直的,非常重要,你的脊椎应该挺直,你不应该驼背或者像这样。或者如果你像我这样做冥想,你会睡着,不可能。不可能。
然后你的头应该是挺直的,你的眼睛应该专注于你的鼻尖。所以如果你是欧洲人,就很容易。如果你是亚洲人,就不那么容易。所以无论如何,专注在这一点上,如果可能的话。如果不行,就稍微往上一点。然后如果你往上看得太多,你的眼睛会交叉,你知道……不可能。所以有点像这样,而不是这样。事实上,是这样。如果你保持眼睛睁开,那么谁经过,你看见了,你会分心。如果你闭上眼睛,那就很容易睡着了。所以对此的解决方法是保持眼睛半开半闭,专注于下方。半闭着眼。
然后,嘴巴应该闭上,并通过鼻子呼吸。舌头应该触碰到你口腔的顶部,就在这里。你的舌头应该触碰到口腔的顶部。起初可能很难,但过了一段时间,你就会习惯。这样做的原因非常非常简单。它可以防止口渴的发生。对于那些能够保持长时间冥想专注的人,他们不会感到口渴。所以这是非常直接,也非常实用的。你的舌头应该触碰到口腔的顶部。你的眼睛应该专注在前方,半开半闭。你的背部应该挺直。你的腿应该取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或任何你感到舒适的姿势。你的手应该像这样触碰着。你的脊椎挺直。
然后,你开始专注去冥想呼吸。起初你会发现你无法集中注意力。你不行。它会到处乱窜,你会想着购物、麦当劳、网球场、生意交易、车子,音乐,各种想法都在脑海中乱飞。这类型的冥想是无效的。然后你专注于呼吸。你不应该逼自己,不应该过度绷紧。你不应该坐在那里说,“哦,今晚我要取得证悟。我要坐在这里直到证悟”。疯了。这是不可能的。
你每次只做五分钟,然后逐渐增加到六、七、八、九、十分钟,逐渐增加。即使你用了15个星期才能让注意力专注个五分钟,那也要做。你将获得很多好处。你获得的好处会超过不去做,并让那个疯狂不受控制的心困扰你。
每次你走出去,那个疯狂的大象都会追着你跑,所以你不得不出去找,“它在哪里?” 就像那样,那头大象就像你的无明、嗔怒、欲望、愤怒。你一走出去,又生气了,又害怕了。然后很多人不喜欢你。哦,你出去时会感到嫉妒。哦,你出去时,你又恨人了,你会争吵打斗,变得非常好勇斗狠。那头大象失控了!你必须抓住它。
通过冥想,你可以控制那个狂野如大象般的心。你专注于鼻尖的这个点,就在鼻孔内侧,空气出入的地方。你专注于空气的进出,但不要专注于空气,因为当空气呼出去时,它是完全出去了。然后它再进来,然后下去,然后你就得去洗手间了。所以你不要专注于空气,而是要专注于空气进出时的感觉,专注于那种感觉。所以你要专注在这个点上,就是你的空气出去的地方。就在这里。
你静静地坐着,尽量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如果可能的话——也许你可以请孩子们出去,关上门——当你开始冥想的时候。当你取得了进步时,孩子们可以跳到你面前,扮小丑,对着你吹喇叭,都不会再打扰到你了。我向你保证。当你达到高级阶段时,不会再有干扰了。
所以你专注于空气的进入,舌头触碰顶部,右手在左手上,拇指笔直相互碰触,取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或伸脚,或坐在椅子上,或采取任何你喜欢的舒适姿势,背挺直,眼睛半开,然后专注在那个点。进、出,进、出,进、出,专注。
每当你分心时,就把它带回来。再次分心时,再把它带回来。再次分心时,又再把它带回来。再一次,它走到下方,走到这里、那里,过去、现在,进、出,你就把它带回来。刚开始时会很艰难。过了一段时间,我向你保证,你会看到你的心平静下来。你会看到你的存在平静了下来。那些影响你的事情,将不再影响你。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以将冥想增加到十分钟、十五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最终你可以将这种全然专注的时段增加到两三天。你是可以的。当你达到这种状态,即便是在几个小时之后,若你可以保持专注,所有的疯狂和不安定,愤怒、欲望、嫉妒、仇恨,都会平息下来。我向你保证,它们会平息下来。即便你表现出愤怒,那也不再是愤怒了。它将变得有目的。
现在,就像汹涌的水流一样。当浪潮来回冲击时,所有的沉淀物、沙子、贝壳和岩石都被抛起。一旦水变得平静,沉淀物沉淀下来后,你就能清晰地看到水。我们的心就像这样。它就像海岸上的浪潮,来回翻腾,不安定。一旦它平静下来,我们的心就变得清晰。
在那时,你将开始拥有非常强大的记忆力、非常强大的智力、非常强大的智慧。你将能够非常好地专注和集中注意力。过了一段时间,你将开始记起很久很久以前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然后逐渐地,你将能够记起你幼儿时期的生活。你将能够记起你在母亲子宫内的时刻。接着,你将记起你的前世。你将回到受孕的那一刻,你的心进入了哪里,去了哪里,那之前心又从哪里来。
你将能够专注,并且清晰地记起你的前世。因为,记忆其实就只关乎集中注意力。如果你能够专注和集中注意力,你现在就能记起通常记不起的事情。肯定会记得起来。
然后你会发现一种巨大的喜悦笼罩着你的身体。你会感到一种巨大的幸福和喜悦笼罩着你的身体,因为心已经平静下来了。通常困扰你的事情不再困扰你了。你通常执着的、让你不快乐的事情不再让你烦恼了。你通常担心的事情也不再让你担心了。这并不意味着你变成了一块面团。这意味着你将以一种直接、富有逻辑而不具攻击性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迅速轻松地解决问题。这就是冥想的目的,让你的心熟悉这一点。
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做这个练习,无论我们是无神论者、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它是向全人类开放的。这是佛陀献给人类的。他没有说只有佛教徒才能做。你会看到你的心平静下来。汹涌的心会平静下来,所有伴随而来的激动情绪也会平静下来。我可以保证。
你会看到你的生活有所改变。你能修多少,就能带走多少。那是你修行所得的心。逐渐地,你的梦境会变得非常清晰。它会变得具有预言性。逐渐地,你将能够非常快速地解读事物。愤怒、不快乐或恶魔般的情绪……所有这些情绪都会平静下来。所有这一切都会平静下来。
当这些情绪平静下来时,这是非常重要的,你就不会再创造新的情况了。你切断了轮回,跳出了那个恶性循环。清楚吗?先前积累的因果会浮出水面,当它浮出水面时,你将不再受到它的影响,它不再困扰你。先前积累的因果将不再困扰你。它会来,你会看到它,你会经历它,不管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你都让它走。你承担责任,然后你不再创造新的因果业力。这就是你砍断轮回的方式。通过实践,你可以做到。
我认为你们都是非常聪明、非常机灵的个体。我在这里没有看到任何牛,也没有看到有尾巴和角的人。嗯……无论如何,我们几乎都是拥有人类智慧的人类。我们应该努力去发展它。我们应该努力发展自己的智慧。
如果我们是佛教徒,我们有辅助性的修行方法来帮助我们发展它。通过供养来积累善业;做大礼拜来积累功德和善业;念诵咒语;专修某位本尊;专注于某尊佛;研修某些经典。这些都是可以让我们积累功德的辅助性修持,让我们可以实现我们的冥想目标。真正的修行是冥想。
现在是时候逆转了。现在是时候转变和改变了。现在是时候做出改变了。你们基本上都是有成就的人。你们基本上都在生活中取得了成功。我们能取得的成就没有止境。永远不会有尽头。因此,你们所陷入的恶性循环永远不会结束,它一遍又一遍地循环着。永远不会结束。
过了这一世,当你死去后,你将会重新投胎,你下一世的处境如何?你如何能保证?你怎么知道你不会投生为一个被污秽、贫穷、饥饿、酷热和各种元素所压倒的乞丐?你怎么知道你不会天生残缺?在这一生中,你做了什么?从早到晚,你的大部分行为是负面的吗?还是正面的?你是不是把时间都花在了打麻将、喝酒、抽烟、闲谈上?你是不是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耗在那上面?
它们给你带来了什么?你在哪一方面取得进步了吗?你的身体有变得更好吗?在哪里?怎么变得更好的?若你审视自己……我并不认为如此。你是否就这样度过了你的一生,消磨了你一生?在临终的时刻,你能带走什么?你可能会说:“我有60个美丽的孙子孙女,我有40个美丽的孩子,在银行里有五千三百万美元,苏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但在临终的时刻,那又怎样?那又怎样?在临终的时刻,你和那个在街上扫地,银行里只有三美元的人,你将你们放在一起,那又如何?你已经完了。
然后轮回的循环又会开始。你的微心识将离开你的身体,粗心识将消融。它将融入你的微心识,微心识将融入你的极细微心识,然后那微心识将离开你的心识,而你将会再度游荡,根据你的业力再次转世。你想要像那样无法控制地继续下去吗?你想要像那样不确定地继续下去吗?
世界上遭受痛苦的人比不遭受痛苦的人要多得多。而那些“不遭受痛苦”的人也会在细微的层次上受苦。细微的,在心理上。你很可能会投生在一个苦难之地。如果我们审视自己的生活,对自己非常诚实,不想对自己留面子,如果我们很诚实,如果我们仔细审视自己,我们大部分的活动(包括我自己)从早到晚都是负面的,都是为了这一生,单为这一生而存在,而我们深陷其中。我们应该思考一下。
我们应该采取50%/50%的态度。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50%的时间我们应该为这一生、食物、我们的需求、我们的家人、爱和慈悲而努力;另外的50%的时间应该用于修行和为来世而提升自己。应该是这样的。然后,这一生将会非常幸福,来世也将会非常幸福。就像你每个月都有工资,你把一部分存起来为老年做准备一样。像这样,你将得到修行上的工资。50%用于这一生,50%用于来世。这将是一个非常平衡的生命。这将是一个非常平衡的无神论者。这将是一个非常平衡的佛教徒、基督徒、印度教徒等等。
有没有问题?我不会再继续啰嗦了。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吗?你们是一群聪明的人。你们理解了一切。在佛法开示结束时,通常按照我们的传统,我们会将所获得的能量、善功德和善业,回向予减少世界上的苦难、减少饥荒、减少不幸和减少不和谐。愿一切众生获得自由、获得幸福,获得长寿、健康,正确的信仰修行,并成为一个圆满证悟的佛。
对于我们在讲法、听法、静坐、专注于佛法上所积累的能量和善业,我们将之回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圆满证悟者,以造福他人。当我念出以下的偈颂时,请你们这样想……
[仁波切念诵回向文]
这篇开示是詹杜固仁波切的作品、著作和开示的集合——尊贵的第廿五世詹杜固仁波切般若法藏的一部分。欲知详情或有意参与,请点击这里。
更多精彩的内容:
请支持我们,好让我们能继续为你带来更多佛法:
请留意,若你身在美国,你所作的供养和贡献均可享有免税优惠。~tsemrinpoche.com博客小组
与以下第三方的评论或博文相关的免责声明
请注意,凡由第三方在下方的评论栏所发表的评论或帖子,除了博客所有者和/或主持人特别提供的回复外,皆不代表本博客所有者和/或主持人的观点。 评论栏内的所有其他评论或帖文或任何意见、讨论或看法,皆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也不应被视为如此。 我们保留删除任何我们觉得具有冒犯意味的评论/观点之权利,但由于此类评论数量繁多,不删除和/或未检测到任何此类评论/观点并不意味着我们苟同同样的看法。
我们希望以下任何评论、帖文、意见、讨论或观点的发表者将为自己的表现负责任,不发表任何具毁谤性,或可能煽动和蔑视或嘲笑任何一方、个人或其信仰或违反法律的言论。
请输入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