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清康熙三十二年(l693年),成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1983年被中国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1735年,清朝一代大帝雍正驾崩。这位自号“圆明居士”的皇帝不依传统,执拗得回到了自己登基称帝之前的居所——后世称为雍和宫的府邸之中。
这个已经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的地方,在之后的几百年中见证了多位大帝的生老病死,皇权相传,沧海桑田,人世变幻。
殿内——
南无咕噜呗,诸佛心要义,大师笑威严,弥陀观音座如前。灿烂根花,墙内生长,墙外雄壮龙象颜。
南无布达雅,本师世间尊,大千法身遍,诸法实相无生灭。熏烟密布,供养诸佛,出离登阶不二门。
南无达麻雅,经律论三藏,黄布包贝叶,无漏甘露最胜教。如牟尼宝,满众生愿,尽皆护佑无分别。
南无僧伽雅,曾是大帝居,现为僧众所,梵呗不断菩萨行。世道迁转,黄帽如新,守护法脉不间断。
曾经的银安殿,是现在的大殿,里面供奉着三世佛和诸位菩萨罗汉。每天,无数游人信众来到这里顶礼膜拜,祈求三宝加持。在佛陀慈悲目光注视下,三百年前皇嗣之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功过是非流于后人评判。牙牙学语的乾隆帝也早已作古,千古帝业让许多后人羡慕。只有大殿中的雕梁画栋依旧保持着多年前的姿态,似乎参与到了在这几百年的因果之中,又似独立在因果之外,只待时间侵蚀,默默矗立,不争不变,却只有它千古流传。
雍和宫简介

雍正皇帝
公元1722年,雍正皇帝继位。前几任皇帝或是出身戎马,或是居住在紫禁城内,在外并无宅邸。皇帝是天子,身份最尊贵,没有人能够使用皇帝东西。更何况从传统风水的角度而言,雍亲王府是出真龙天子的地方。住进这样的地方,就是想要谋朝篡位,罪过巨大。即便是出生在雍亲王府,后来继承雍正皇位的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也是如此。巧合的是,乾隆大帝出生在雍亲王府,坐实了这是个出帝王的风水宝地,被后世称为“龙潜福地”。
可能因为信仰,也可能是为了民族稳定,雍正皇帝最后决定,将雍和宫的一半改作寺院,另一半作为自己的行宫。3年后,雍和宫失火。一场大火将行宫这一部分烧毁,只剩下现在留存的寺院这一部分。
乾隆皇帝继位之后,于乾隆九年二月初九日(公元1744年3月22日),颁布上谕,命三世章嘉·若必多吉活佛改建存留的雍和宫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三世章嘉活佛建围墙,改建筑,安奉佛像、经卷和法器法物,使行宫逐渐具备了藏传佛教寺院的规模和条件。乾隆皇帝极为关心雍和宫改造工程,所有规划设计都要经过他的御览朱批才可以施工。雍和宫内大多数匾额和楹联都是乾隆御笔。从此,雍和宫就成为了格鲁派寺院。乾隆皇帝赐名“噶丹敬恰林”,汉语兜率壮丽洲。并且在这里设立了一个级别非常高的管理机构“中正殿管理喇嘛念经处”,直属于负责管理全国蒙藏事务的最高机构“理藩院”,设主要负责官员一名,成为“领雍和宫事务大臣”,一般都从亲王中选派。
在改宫为寺的这件大事上,三世章嘉活佛是一位非常关键的人物。格鲁派近代历史上如同太阳一样明耀的至尊帕彭喀大师的前世就是章嘉活佛。三世章嘉活佛的佛学见地和修行造诣深厚,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是雍正和乾隆皇帝的国师。乾隆九年十二月,大师还亲自主持了雍和宫的落成开光仪式,为雍和宫初期的建设和管理做出了巨大贡献。同年的五月和九月,七世嘉瓦仁波切和六世班禅大师先后向乾隆皇帝表示感谢。七世仁波切还曾先后奉旨从西藏为雍和宫选派70多位高僧,为雍和宫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巨大支持。

乾隆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
乾隆十五年(1750年),雍和宫主体工程完工,形成了规模巨大,布局精巧,东西中路建筑鳞次栉比,辉煌庄严的建筑群,奠定了现在雍和宫建筑的基本格局。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设立了四大扎仓,分别是扎年阿克学(时轮殿)、曼巴学(药师殿)、卡呢特学(显宗殿),还有巨特巴学(密宗殿),各设堪布一名。直到现在,依旧能够在雍和宫里找到这些扎仓。所有从蒙古来的僧人必须先在显宗殿学习藏文,然后在学习五部大论,每三年可以参加显宗部分的“蓝占巴”考试,每次考试第一名可以获得“蓝占巴”学位。密宗殿主要以格鲁派三大本尊为主,学成后可以考取“阿林巴”学位。时轮殿原本是出家人学习声明和辞藻学的学院,后来又主要学习天文和历算等知识,所以又称数学殿。学成的僧人可以考取“紫林巴”学位。药师殿是北京专门学习藏医和藏药的培训机构,学生后可以考取“麻林巴”学位。乾隆皇帝还颁布谕旨,担任雍和宫各殿的上师必须由西藏三大寺派遣,并将此事委托七世嘉瓦仁波切办理。同时,从内外蒙古征集了500名青年学僧入雍和宫学修佛法,形成雍和宫僧团。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一世策墨林大师进京,任雍和宫堪布。大师是在三世章嘉活佛之后,又一位深得乾隆信赖的高僧。乾隆四十年(1777年),策墨林大师返回西藏,担任摄政,以高深的佛学造诣和出色的才华,圆满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六月,六世班禅大师启程东行,第二年九月初一抵达京城。为了迎接大师的到来,雍和宫奉皇帝之命特意扩建了班禅楼和戒台楼,供大师弘法驻锡使用。大师圆寂之后,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初二圆寂日,雍和宫僧众都会举行法会,纪念大师恩德。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是藏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在这一年中,乾隆皇帝御制《喇嘛说》碑于雍和宫,正式制定和颁布了金瓶挚签制度。用于执行这个制度的两尊金瓶,一尊供于拉萨大昭寺,另一尊供于雍和宫。
十三世嘉瓦仁波切是继五世仁波切和六世班禅大师之后,第三位进京的西藏格鲁派领袖。雍和宫是他进京时的主要活动场所。在他驻京期间光绪皇帝和其次太后先后驾崩,十三世仁波切带领诸位高僧进宫诵经回向。之后,仁波切率京城二十八座藏传佛教寺院僧众在雍和宫供设五种供养,致祭皇帝和皇太后。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离京返藏前,又在雍和宫举办法会。
正因为雍和宫与皇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北京的民间普遍认为去雍和宫参拜是非常利于仕途的。民间流传着“男雍和,女红螺”的说法,也是因此而来。

十一世班禅大师抵达雍和宮(图片摄影﹕刘翀)
到了民国时期,雍和宫失去了皇家经济政策扶持,无法再靠皇室供养维持。从民国四年开始,雍和宫打破皇寺不对外开放的政策,正式开放。
1925年,九世班禅大师抵达北京,受到热烈欢迎,民国政府册封“宣诚济世”封号,并颁发金册金印。大师在雍和宫为僧众传授三昧耶戒、无量寿佛灌顶、绿度母颂,以及时轮金刚法等。1932年,大师再度莅临雍和宫,留下墨宝“吉祥圆满”。此后的1951年到1966年,十世班禅大师曾经多次来到雍和宫礼佛上香,讲经说法。80年代末,大师又多次在雍和宫讲经说法,举办法会。1996年11月22日,当代的十一世班禅大师首次来到雍和宫,举办坐床周年纪念日法会,为僧众讲经。2008年5月21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班禅大师莅临雍和宫,为地震受难众生举办法会,超度亡灵,祈福消灾。2010年6月2日,大师再次来到雍和宫,为玉树地震受难众生举办法会。
寺院布局

雍和宫鸟瞰图

雍和宫平面导游图: 1、牌楼 2、辇道 3、佛仓 4、昭泰门 5、鼓楼 6、钟楼 7、西碑亭 8、东碑亭 9、西阿斯门 10、东阿斯门 11、雍和门 12、四体碑亭 13、讲经殿 14、密宗殿 15、时轮殿 16、药师殿 17、雍和宫 18、永佑殿 19、西配殿 20、东配殿 21、法轮殿 22、戒台楼 23、班禅楼 24、万福阁 25、延绥阁 26、永康阁 27、雅曼达嘎楼 28、昭佛楼 29、绥成殿 30、西顺山楼 31、东随山楼 32、卫生间 33、法物流通处 34、售票处 35、接待办 36、游客服务中心 37、开光处
殿堂佛尊

大殿前的1.5米高铜制须弥山
雍和宫的一大特点是汉藏佛教的融合统一。在寺院山门里,能够看到汉传造型的弥勒菩萨、护法韦陀尊者和伽蓝菩萨(关公)。后面的密宗殿等各个小殿和偏殿里,能够看到从噶当派到格鲁派各位祖师像、三大本尊、诸位护法、本尊坛城以及甘珠尔和丹珠尔等。整个寺院占地面积约为66,400平方米,住持是胡雪峰大喇嘛,寺中的出家人多为蒙古族。
雍和宫的大殿就叫做雍和宫,相当于汉传寺院的大雄宝殿。当初是雍亲王接见文武官员的银安殿。大殿之前有一座1.5米的铜制须弥山。整座须弥山被安放在一座汉白玉雕刻的水池中,大概有两人多高。须弥山前就是雍和门,上面有乾隆黄帝手书大匾额,汉传造型的弥勒菩萨像就供养在这里,弥勒菩萨像的两侧则是按照汉传传统,供养着四大天王,作为寺院的世间护法。弥勒菩萨像之后,供养的是韦驮尊者。

永佑殿内供奉的无量寿佛像
大殿之后,是永佑殿,这里曾经是雍亲王的书房和寝宫,后来成为清朝供养历代皇帝祖先的灵堂,取名永佑就是永远护佑的意思。现在,永佑殿中供养的是无量寿佛、药师佛和狮子吼佛,两侧墙上供养着绿度母和白度母的唐卡和绣像。
法轮殿在永佑殿之后,是平时僧人做法事的场所。每年的正月初一凌晨两点,寺院的僧人都会在这个殿里,修大威德金刚和吉祥天母法直到天明,白天的时候也会有各种法事活动。每年不定期还会有金刚驱魔舞等法会,每次到了这个时候,雍和宫里的游客是最多的。
每次来到雍和宫,看着比肩接踵的人流,看着围墙外都能闻到的燃香味,想起宗喀巴大师从来没有来过汉地,但是他的教法却在汉地广为流传,有这样一座纯正格鲁派的藏传佛教寺院在北京城里矗立,我感到无比骄傲,也会为自己的福报只能在今世游览瞻仰这座伟大工程,而不能亲近大师本人而感叹。

法轮殿内高6米的宗喀巴大师铜像
作为格鲁派弟子,法轮殿给我的吸引力是最大的。殿内有一尊6米多高的宗喀巴大师铜像。整个雍和宫的绝大多数佛像都是清朝乾隆年间制成,唯有这尊铜像仅有百余年的历史。宣统二年(1910年),当雍和宫著名的蒙古族高僧白普仁大喇嘛耗费了20万银元,用了2年时间才建造完成。宗喀巴大师的身后,就是被称为雍和宫三绝之一的五百罗汉墙,整个墙体都是用紫檀木精心雕刻而成,非常精美。法轮殿里还供养了一座立体坛城,整个坛城大概有4平方米左右,其中都是用坛城沙精妙绘制,颜色的渐变与层次感非常强烈,细节的奇珍异兽栩栩如生。想必制作这尊坛城的上师的修行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了。此外,还有一个被大多数游客忽略的细节。宗喀巴大师像的两边,各有一座法台,法台不算很大,但是很高。这两座法台是留给嘉瓦仁波切和班禅大师的。虽然两位大德可能并不会登上雍和宫的这座法台,尤其是嘉瓦仁波切已经离开中国这么多年,但是这里的法台依旧为他保留着。此外,还有当时西藏郡王颇罗鼐供养雍和宫的一尊高62厘米的铜鎏金世尊说法像,即“有大利益佛像”现在也供奉在法轮殿内。

26米高的木雕慈氏菩萨像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雍和宫最后一层大殿——万福阁中的慈氏菩萨像,通体由一整根白檀木雕刻而成,共26米,其中地上部分由18米,地下8米。尊菩萨像的原料是七世嘉瓦仁波切重金购得,原料直径3米,高26米,花费了2年时间才运到北京,由内务府工匠雕刻而成。菩萨像矗立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宝座之上,身披黄缎大袍,这件袍子是用1100米黄缎制作而成,精美异常。1990年,这尊弥勒菩萨像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独木雕刻佛像之最。
来雍和宫游玩非常方便,地铁的二号线和五号线都有雍和宫站(Lama Temple)。寺院就在市中心里,基本上是在北京中轴线偏东一点,从天安门、景山、王府井、后海和南锣鼓巷一路游览过来非常顺路。地图定位的话,可以搜索雍和宫的法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12号,或者直接搜索雍和宫即可。下了车之后,可以顺着人流,或者闻着香味找到雍和宫的大门。

白雪覆盖的雍和宫
每年的正月初一,雍和宫会有新春大法会,早上会提前开门。出家人则会在凌晨两点左右开始念诵修持大威德金刚和吉祥天母相关经文仪轨。
正月二十三到二月初一通常也会有祈愿法会,农历二月初一当天以及前一天还会有出家人跳金刚舞。除了每年正月初一之外,雍和宫全年的开放时间都在上午9点,闭门时间则略有不同,从每年11月1日开始,到次年的3月31日,下午16点闭门;剩余的几个月中,都是16点30分闭门。如果想要将整个雍和宫游览完整,并且对其中的典故有一些了解的话,建议安排2-3个小时比较妥当。
国内民间有烧头香的说法,认为在正月初一抢到第一炷香会有特殊的加持。所以正月初一凌晨两三点钟就会有人在寺院门口等待,而且因为人流量非常大,建议避开正月初一当天。
此外,每年的5月1-7号和10月1-7号是国内的长假,这段时间中,雍和宫的人流量会非常大。此外,每年的元旦、春节和二月初一前后,也是人流高峰,建议在这个期间去雍和宫的游客做好心理准备,可能有一些大殿会因为安全或其他原因关闭,或者临时进行人员限流,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强制规定游览路线,这样的话就会错过一些偏殿。
雍和宫周边景点

孔庙
出了雍和宫之后,对面就是国子监——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等级的考试所在地,也是皇家祭祀孔子的地方。雍和宫的北侧过马路之后,则是著名的地坛,是古代皇室祭祀大地的地方。至今还能在地坛中看到,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五色土祭坛。
雍和宫的南边走路可以到的地方,是北京著名的夜宵一条街,当地人称为簋街。这条街上川菜出名,每天深夜,别的地方都开始安静下来的时候,正是簋街开始醒来的时候。不过,作为佛弟子,这里并不适合进餐,因为几乎所有的餐馆都是活杀烹饪的。好在从雍和宫到簋街的这条路上,有不少素餐馆可供选择。这条街被称为雍和宫大街,街上有许多出售法器法物和佛像唐卡的小店。北京学习藏传佛教的弟子,基本上都在这个地方请购过不同的法器。
范昀

夜食者的天堂--簋街

雍和宫附近出售法器法物和佛像唐卡的小店
旅游手册
地址: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12号;邮编:100007
开放时间:
旺季:9:00-16:30(4月1日-10月31日)
淡季:9:00-16:00(11月1日-3月31日)
联络:
电话 010-84191919 | 官方网站: http://www.yonghegong.cn
最佳旅游时间:
全年
浏览时间参考:
2小时
门票价格:
25元
凭学生证可以买学生票,学生票12元
交通:
乘搭地铁2号线或5号线——雍和宫站
请支持我们,好让我们能继续为你带来更多佛法:
请留意,若你身在美国,你所作的供养和贡献均可享有免税优惠。~tsemrinpoche.com博客小组
没想到藏传佛教在中国有一个这么久远的“栖息地”,还与几位著名的皇帝有密切的关系。这篇文详细记载了当中的渊由,让宗教色彩并不浓厚的中国多了一份心灵依靠之所。白雪覆盖的雍和宫好美啊!
最吸引我的是由七世嘉瓦仁波切重金购得的万福阁中的慈氏菩萨像,知悉它是由一整根白檀木雕刻而成,至今还保存得那么好,很感恩也很希望能一探究竟。另外,十三世嘉瓦仁波切是第三位进京的西藏格鲁派领袖,雍和宫是他进京时的主要活动场所。我似乎明白了嘉瓦仁波切的历代转世如何通过弘法造福世人,第十四世嘉瓦仁波切是这么说的,“转世是心念的延续,没有开始也没有终了。”
[…] 北京雍和宫 […]
[…] 文成公主的故事被收录在《王统世系明鉴》(Gyelrab Selwe Melong)里,后来还成了流行的西藏民间歌剧。它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部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歌剧,在西藏首府拉萨市上演,由曾执导北京奥运开幕、闭幕仪式的著名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 […]
曾经两度拜访北京雍和宫,前后相隔了二十年,但留下的大致印象却相差不远。熟悉中国的人应该都知道,在中国大城市里,宗教色彩并不浓厚,平日要找一些供佛用具都必须到特定的某些地点,而佛教书籍大多数也都偏向心灵或正面思维类。然而,雍和宫附近的景象却十分不同,不仅内部所展示的佛像种类繁多、历史悠久,雍和宫附近的店铺几乎都在售卖各种平日在他处所看不到的佛法书籍、唐卡、供品等,若只在那附近逛,几乎会让人产生一种佛教在中国十分兴盛的错觉。这样的落差,固然是中国习以为常的一道风景,但若看仔细了,它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纵轴在一个横向移动空间内的三维展现。